WEM读者活动|从世博会看晚清中国

日期:05-15-2025

  19世纪后期,中国与外部世界激烈碰撞,处于社会动荡之中。这段历史充满了改革与保守、现代与传统、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复杂交织,而中国对世博会的接触、参与,也成为一扇洞察晚清历史的重要窗口。

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馆

  19世纪的几次世博会均由大清海关包办。海关总税务司、英国人赫德承包这项工作长达32年之久,中国人眼里的“赛奇会”因此被西方人称为“赫德的赛会”。从西方人帮助到20世纪初中国自主参与,世博会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,折射着大清王朝和知识精英的心态变化,其中既有保守与对外部世界的抵抗,也有逐步的开放和包容。

罗伯特·赫德

  本次活动我们将邀请历史作家、近代史学者李礼,围绕上述话题展开讲座。他在新近出版的《失败:1891-1900 清王朝的变革、战争与排外》一书里,对世博会、上海近代舆论和公共空间均有特别关注。本次讲座将通过世博会洞察晚清中国的变迁,同时探讨上海在中国近代转型中的关键角色。

  嘉宾介绍

  李礼:历史作家、近代史学者、博士,曾任《东方历史评论》执行主编,著有《转向大众: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(1872-1912)》《求变者:回望与重访》《古今之变:历史学家访谈录》《失败:1891-1900 清王朝的变革、战争与排外》等。

  好书推荐:

《失败:1891-1900 清王朝的变革、战争与排外》

  经过三十多年“自强”“求富”的洋务运动,19世纪末的清帝国不仅未能奋力图强,反而进一步深陷泥沼。甲午、维新、灭洋、赔款……清帝国尝试着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应对危机,结果连续失败,并在世纪末导致了一场国家参与动员的义和团运动。与此同时,东亚格局彻底转换,中国遭遇日、俄直接压迫,西方各国在清廷不断失败和排外浪潮下重新审视对华关系。改革派或流亡海外,或图谋下一场“新政”,革命者则彻底来到历史舞台的中央。

  资深媒体人、近代史研究者、历史写作家李礼,以全球史视野和全新文本重述中国近代史。从清国皇室、高官、士绅、变革派、革命家、拳民到欧洲皇帝、外交官、教会、传教士、军人、记者的全景视角,描述了全球视野下甲午战争前后的动荡中国,揭示了19世纪最后十年的战争、变革和失败。作者避免了宽泛的宏大叙述,用简洁而生动的文笔回归事件现场,考证中外人物,勾勒出百科全书式的历史群像。

  报名信息

  【活动时间】5月17日(周六)下午14:00

  【活动地点】世博图书馆一楼小教室(入口路线见示意图,现场将有工作人员指引)

  【参与人数】50人

  【报名方式】

供稿|文献研究中心